白玉菇的种植技术,菌种定植期温度控制在22-24℃
拌料配方:使用锯末、棉籽壳、麦麸、玉米面、石膏、石灰等混合配制培养料,并调整含水量。
装料标准:瓶装时料高13.5cm,干料重约280g。袋装时料高13cm,干料重约300-500g。
灭菌接种:高温灭菌,然后于接种室内进行接种。
种植管理:菌丝生长期适温20-22℃,空气湿度60%。出菇适温12-16℃,空气湿度90-95%,每天光照6小时。
一、白玉菇的种植技术
1、白玉菇拌料配方
(1)原料配方:①锯末58%、棉籽壳20%、麦麸15%、玉米面5%、石膏1%、石灰1%。②锯末73%、麦麸20%、玉米面5%、石灰1%、石膏1%。
(2)拌料标准:原料倒入拌料机干拌3-5分钟加水,每百斤加入约110-120斤,含水量为65%,进入二、三次搅拌确保含水不低于65%。
2、白玉菇装料标准
(1)装瓶标准:标准瓶装料高度13.5厘米,干料重280克左右,装时料面压实、平整。
(2)装袋标准:折角袋装料高度13厘米,干料重300-500克,装时料面压实、平整。
3、白玉菇灭菌接种
(1)灭菌操作:通入蒸汽后打开排气阀,使排气阀处于半开状态,温度升至103-105℃关闭排气阀,打开灭菌柜底部排水阀,排水阀处于徽开状态。当灭菌柜压力表升到0.11兆帕斯卡,温度升至121℃时开始计时,维持90分钟,灭菌结束停止供汽。灭菌框冷却降温待压力降至0.05兆帕时微开排汽阀使柜内蒸汽充分排尽,压力表为“0”时再打开柜门,温度降到80℃时出柜。
(2)接种方式:净化接种室经空气净化、紫外线杀菌同时运行40分种后接种人员才可以进入工作区接种,进入接种室按净化室操作规程运行,接种期间保持地面湿润,避兔尘埃粒子漂浮空气中,提高污染率,每隔15天用平皿对接种净化室作无菌检测。人工接种每小时接800瓶(袋),每瓶(袋)接种量20-25毫升。自动接种机接种每小时接2000瓶(袋),每瓶(袋)接种量20-25毫升。
4、白玉菇种植管理
(1)养菌管理:白玉菇菌丝生长旺盛,发菌较快,对环境要求较高。菌种定植期温度控制在22-24℃,菌丝生长期温度控制在20-22℃,空气相对湿度60%,室内无垃圾死角,杂菌及时清理,每周用来苏儿进行一次消毒。
(2)菌丝后熟:白玉菇菌丝后熟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室内温度、通风、光照,为加速后热过程,尽早出菇,后熟室内温度控制在25-28℃,每天给予散射光,并对室内通风换气,菌丝由纯白色转为灰色或土黄色,后熟结束。
(3)搔菌标准:白玉菇菌丝后熟后及时搔菌,刮掉表面菌丝,力求表面平整。袋料栽培是将袋口自上往下卷起,料面与袋口高度3厘米,搔掉的菌渣及时倒出,袋口圆整,用喷壶在料面上轻喷净水、保湿,送入出菇室。
(4)出菇管理:白玉菇出菇室温度控制在12-16℃,空气湿度90-95%,每天光照6小时。经10-15天催蕾,料面上分化出密密麻麻的小米粒大的白色原基,逐渐变成针状,当针状菌蕾分化出深褐色球形小盖时,进入育菇。
(5)适时采收:白玉菇的育菇室温控制在14-15℃,空气湿度85-90%,过湿易产生黄色斑纹。每天光照10-12小时,菌柄长度4厘米、菌盖直径1.5-2.5厘米为一级品。菌柄长度6-8厘米、菌盖直径2.6-4厘米为二级品。
二、白玉菇和蟹味菇的区别
1、白玉菇属于口蘑科,是一种珍稀食用菌。
2、菇体洁白如玉,晶莹剔透,质地细腻,菇体脆嫩鲜滑,清甜可口。而蟹味菇属于白蘑科,是一种大型木质腐生真菌,其子实体群生至丛生。
3、菌盖表面近白色至灰褐色,中央常有深色的大理石花纹。蟹味菇侧向生长时菌柄偏生,孢子印近白色,阔卵形至近球形。